吴朝阳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PM2.5空气污染对春季物候影响的论文
气候变暖正促使中国春季植被返青提前,带来“春季增绿”现象。然而,这一积极趋势是否受到PM2.5空气污染的干扰以及潜在机制目前仍不明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吴朝阳研究员团队联合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以及美国、欧洲等国家的全球变化领域科研人员开展了PM2.5空气污染对植被春季物候的影响研究。
基于过去二十年中国的地面观测数据与卫星遥感资料,研究发现,细颗粒物污染(PM2.5)不仅会延迟植物的返青日期,还会削弱植物的碳吸收能力,从而抵消气候变暖带来的生态效益,并减少春季的光合作用强度。研究指出,PM2.5空气污染通过增加植物对低温时长的需求以及对更高积温的依赖,造成植被返青延迟。此外,PM2.5还降低了光合有效辐射和羧化速率,进一步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潜力。将PM2.5空气污染的影响纳入未来预测模型,结果显示,到2060年,中国的春季返青时间可能比原先预测推迟约一周,从而会削弱陆地生态系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研究团队强调,空气污染防控成效将直接影响春季增绿趋势及陆地碳汇功能的发挥,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环节之一。
团队博士后屈文笛和博士花浩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吴朝阳研究员和清华大学俞乐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本研究获得科技部“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的资助。
PM2.5污染作用机制
论文信息:Wendi Qu,Hao Hua,Ting Yang,Constantin M. Zohner,Josep Peñuelas,Jing Wei,Le Yu,Chaoyang Wu. Delayed leaf green-up is associated with fine particulate air pollution in China Nature Communications,2025,16,3406.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5-58710-9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