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研讨会顺利举办

 330日,第一届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顺利召开,现场120人和线上千余名专家学者参加本次会议。本次研讨会由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办,旨在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汇聚全国地理信息及交叉领域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学科前沿问题、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共促新时代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创新发展

    开幕式由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苏奋振主持苏主任回顾了全重重组历程,介绍了全重在新征程中的定位和发展地理智能的历史使命。院士致辞中,周成虎院士回顾了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过去四十年的发展脉络,指出地理信息已实现从技术突破到科学体系构建、从学科建设到产业赋能的跨越式发展。周院士强调,地理科学积极响应总书记提出的科学研究四极方向,向极宏观拓展、向极微观深入、向极端条件迈进、向极综合交叉发力。地理学在与测绘学深度融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至资源环境、国家建设及航天领域,学科交叉融合已成为驱动发展的核心动力。面对人工智能技术革命,周院士提出地理信息技术要从大数据时代进入智能时代,迈向全空间、全智能时代,朝着时空一体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孙福宝充分肯定了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地位与工作成果,对实验室的三代科研工作者矢志不渝薪火相传的学术坚守以及包括坤元地理大模型在内的关键科学进展表示肯定与赞赏。指出,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与人工智能浪潮的时代背景下,地理信息科学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希望全国重点实验室瞄准国际前沿,实现理论原创性突破,并期待青年学者传承老一辈科家的精神,成为兼具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地理信息科技战略力量。

会议开幕式后,来自国内11个顶尖机构的著名专家学者分别作特邀报告,包括: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李新研究员的《增强地理复杂系统预报与决策能力数据同化与强化学习的结合》、北京大学刘瑜教授的《关于地理空间智能的一点思考》、武汉大学杨必胜教授的《未知空间自主测绘》、上海交通大学王新兵教授的《地学知识图谱》、清华大学张强教授的《复杂人类活动碳排放建模》、南京大学张永光教授的《陆地碳监测卫星超光谱载荷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反演进展》、同济大学谢欢教授的《月球与行星探测中的激光形貌测图》、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胡斯勒图研究员的《CARE云特性和地表辐射平衡遥感产品验证及应用》、北京师范大学张立强教授的《中分辨率遥感图像地表地物变化检测》、浙江大学杜震洪教授的《GIS支撑地球空间智能的思考与实践》、南京师范大学陈旻教授的《智能时代的地理建模范式探索与平台构建》。专家们以团队最新研究成果为引,通过多源数据处理、空间认知计算、行星探测技术等跨学科方法论创新,从多学科的角度出发探讨地理信息科学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为学科发展注入新动能。


苏奋振主任发言

周成虎院士讲话

孙福宝所长讲话

会议合影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