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经济走廊自然资源与绿色发展图集》(中英双语版)正式发布
《中巴经济走廊自然资源与绿色发展图集》(中英双语版)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沈镭研究员、钟帅副研究员、李德龙助理研究员,和来自巴基斯坦的BushraKhalid 博士共同编制,由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于 2025 年5月出版。
中巴经济走廊(China-Pakistan Economic Corridor ,CPEC)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但也面临着多种灾害风险。本图集旨在综合分析该区域的自然灾害与人为污染风险,并结合其自然资源利用适宜性、生态禀赋,以及在交通可达性、土地利用适宜性和绿色发展潜在效益等方面的特征,全面识别走廊的各类风险与发展潜力。
本图集系统运用了地理要素分析、遥感影像分析、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绿色发展潜力分析、自然资源综合管理分区等多种分析技术与可视化方法,结合实地考察,展现中巴经济走廊的地形、地貌、植被、地质构造、生态系统、自然灾害、自然资源特征、绿色发展潜力等诸多要素。在此基础上,将中巴经济走廊由南至北划分为8个绿色产业发展综合区,包括俾路支高原重干旱-清洁能源绿色产业区、信德平原低灾害风险-生态旅游产业区、旁遮普平原高污染风险-绿色农业产业区、西部低山极端气温灾害-绿色畜牧业产业区、西北边境典型地质灾害-水土保持绿色产业区、波特瓦尔高原污染风险-绿色牧业产业区、喀喇昆仑山脉冰川退化-清洁能源绿色产业区、喀什低灾害风险-清洁能源绿色产业区,针对性解决区域发展难题。
本图集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旨在通过常规调查数据和遥感影像,介绍巴基斯坦的区位、自然地理条件、地质构造条件生态系统情况、自然灾害情况、环境与绿色发展情况;第二部分以遥感影像为主,介绍了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和草原资源、能源资源、矿产资源的潜力分布格局及开发利用状况;第三部分按照分区介绍了巴基斯坦的俾路支省、开伯尔-普什图省、旁遮普省、信德省、北部地区、自由克什米尔、联邦直辖部落地区,以及中国喀什地区等的自然资源与地理特征;第四部分介绍了主要城市概貌,包括巴基斯坦的卡拉奇、伊斯兰堡、拉合尔、拉瓦尔品第、白沙瓦、费萨拉巴德、木尔丹、海德拉巴、苏库尔、奎达、瓜达尔,还有中国的喀什等;第五部分为中巴经济走廊自然资源与绿色发展潜力综合评价与区划分析,建立了自然资源与绿色发展潜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第六部分为编制说明。
这是首部中巴经济走廊自然资源与绿色发展标准化图集,将为中巴两国政府推进和完善走廊建设提供支撑,助力中巴企业合理规划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可持续发展目标;同时也有助于中巴两国人民全面了解走廊的自然资源与环境禀赋,促进双方的对话与交流。
附图1
附图2
附图3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