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跨境科学力量,共筑可持续山地未来”国际合作交流研讨会顺利举行
2025年8月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科学计划”下的重点项目“撂荒地的植被恢复和固碳潜力研究:以中国和巴基斯坦为例”及能力培育项目“气候变化对喜马拉雅地区茶叶生产的影响及其适应策略”进展会议,在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顺利召开。本次会议以“协同跨境科学力量,共筑可持续山地未来”为核心主题,旨在全面总结并交流项目启动以来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同时科学规划未来发展方向,以进一步深化全球山地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
会议特邀联合国环境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主任张林秀研究员、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王军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对外合作处处长于伯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吕一河研究员、西南大学王亚辉教授、地理资源所刘某承副研究员等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莅临指导。此外,地理资源所谈明洪研究员、李秀彬研究员、王学副研究员、宋恒飞博士,荷兰格罗宁根大学Prajal Pradhan博士、尼泊尔农业研究委员会国家经济作物研究中心Umesh Acharya教授等项目核心成员,以及十余位硕博士研究生共同参与了此次会议。
会议由李秀彬主持,张林秀和于伯华分别发表热情洋溢的开场致辞。随后,谈明洪和王学分别就“山区退耕植被恢复与固碳潜力:以中国和巴基斯坦为例”重点项目和“气候变化对喜马拉雅地区茶叶生产的影响及其适应策略”能力培育项目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汇报;Umesh Acharya则深入介绍了尼泊尔茶叶生产的现状与所面临的挑战;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以及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青年学者们也围绕相关主题,分享了他们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针对山区耕地撂荒与茶叶生产两大议题,与会专家充分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在山区耕地撂荒的定义与科学调查方法、气候变化对茶叶生产影响的研究方法等方面提出了诸多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的建议。会议尾声,谈明洪对本次会议进行了全面总结,他表示,此次国际会议不仅是对项目阶段性成果的集中展示,在推动全球山地可持续发展科学合作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通过跨国界的深度交流与思想碰撞,与会专家学者不仅为应对山地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凝聚了广泛共识,更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与方案。展望未来,项目团队将继续发挥国际合作优势,加强科学数据共享与联合技术攻关,推动研究成果在全球更多山地地区落地应用,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山地未来贡献智慧与力量。
会议现场
会议合影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