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关怀   历史丰碑  
  历任领导   两院院士  
  著名人物   创新人才  
  专题文章   所庆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回忆回顾  > 科研工作回忆  
  记忆中40年的草地资源科考历程(作者:廖国藩)  
          2010-09-17    【关闭】  
 

记忆中40年的草地资源科考历程

廖国藩

我从青年时代开始投身祖国的草地资源综合科学考察事业,如今已到耄耋之年,回首往事,一次次参加野外草地资源科学考察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北方草地资源科学考察

我从事于野外科学考察工作始于1965年,在中国科学院新疆综合考察队,参加由中国专家和原苏联专家组成的植物组,对全疆进行野外考察。我通过地植物学野外考察,结合新疆畜牧厅草原勘测队的资料,开始对草地进行资源的数量、质量与载畜量的研究,也进行其等级评价,并按草地资源类型的数量、质量、季节牧场进行量算、统计,汇总出全疆草地资源的统计资料,绘出了《新疆季节牧场图》(第一幅图),汇总了以县、地区、全疆三级统计,编写了全疆草场资源简要报告。以后把草场资源部分列入《新疆植被》一书中。在野外科学考察时发现,气候、植被、地形是形成季节牧场的自然要素,冬季山地逆温层是冬季牧场的优越场地。

1962-1966年,参加内蒙宁夏综合考察队,用航片对科尔沁草原坨甸地的坨与甸的区分、编图的研究;用卫片作密度研究呼伦贝尔盟草原沿河退化草场与毗邻未退化草场的分界线;用卫片确定样方点位在地形图上的位置,同时用卫片进行由东向西干草原、草原化荒漠与荒漠的过渡分布研究。同新疆比,内蒙古高原的季节性牧场不明显,由于新疆是平原与山地的组合地形,因此,季节性牧场的利用十分明显。但内蒙古高原仍可根据小起伏低丘、河谷、湖盆、天然植被的季节性水文与低丘的四季气候微差异,选择牧场季节利用地。

通过野外获得的资料,进行室内分析总结,出版了《内蒙古自治区及毗邻地区天然草场资源》专著(包括其图、统计表),在书中增加了关于草地营养类型的篇章。

1967-1968年,接受中国科学院与内蒙古自治区科委的任务,在内蒙古镶黄旗白音塔拉进行“提高羊草草原生产力的试验研究”,用浅耕技术,测定土壤30厘米深的水分变化与羊草生长之间的关系,初步获得提高羊草生产量的结果,由于其它原因未进行到底。

1969年进行了甘肃省祁连山肃南自治县草地资源考察。1970年在青海省玉树自治州考察,任务是东畜西迁。与州、省、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省畜牧局同志一起,对全州包括三江源源头进行了实地考察,提出了考察报告成果,明确东畜西迁的地理界限,得到州政府认可。

南方亚热带草地资源考察

国家科委和原国家农委根据《1978-1985年全国科学发展规划纲要》和《全国基础科学发展规划》要求,1979年下达了进行全国草场资源调查和编写1:100万中国草地资源图的任务。为了南方开展草地资源调查,农业部畜牧兽医司在湖南省组织召开了南方省(区)、(市)农(牧)业厅(局)有关负责同志参加的草地资源调查会议。我也参加了此次会议。

1979年农业部畜牧兽医司主持、广西壮族自治区农牧渔业厅负责,由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生物资源研究室草场组组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牧渔业厅畜牧局、广西畜牧所、广西植物所、内蒙古农牧学院等单位的专家、教授共同编写了《中国亚热带草场资源考察研究方法导论》教材。并于1979年12月在潜江示范牧场完成了南方草场资源调查第一批学员的理论、技术和技能的培训任务。1981年7月召开了“南方草场资源调查成果、经验交流会议”,在与会代表最近二三年来草调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对原教材的修改意见。根据意见编写了《中国南方草场资源调查方法导论及技术规程》(南方草场资源调查办公室,简称南草办,1981年1月)。

随后相继协助江西省赣州、贵州省独山和天津(包括山东、河北、北京)开办草调学员培训班。

1983年,邀请各省负责人、草调学员参加第一个草场资源调查成果验收,即“湖南草场资源”考察报告、统计及资源图,并在野外核对草地资源图。与会专家代表对草调成果给予较高评价。通过南方草调成果多次验收与交流经验,提高了学员的草调理论、技术和技能,对此后草调资源成果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加深对亚热带、热带草丛、灌草丛群落种群的组成与其分布规律,结合了解省(区)草调进度、存在问题,我进行了由北往南三条路线上点(到省区驻地了解情况)、线考察(省区同志陪同)。至1990年结束了南方十八省(区)草场资源成果验收。

国家科学发展规划所产生的意义是巨大的,从意识方面讲,南方农区的领导和有关部门有了草地资源意识,对畜牧产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

我深知北方牧区草地退化严重,畜牧业发展潜力有限,而南方草地资源丰富,畜牧业发展前途巨大。于是我根据湖南省桃源县山地草场资源资料,撰写了一篇“从桃源县山地草场资源看南方草场发展肉牛的潜力”文章,向农业部畜牧兽医司的领导汇报,旨在于领导同志重视。1979年8月10日,光明日报较快地发表了“向南方草山草坡要牛肉”一文,引发了两种不同意见的争鸣。此后我同农业部畜牧兽医司张其盈处长一起写了一篇文章,科技日报1987年10月22日发表了“开发我国第二个羊毛羊肉生产基地”的文章。为此,农业部十分重视,由部畜牧兽医司在国家“六五”规划中,列入了“南方六省草山草坡改良利用技术”。我主持参加四川省的攻关试验(刘玉红、樊江文、王淑强、李兆方分别承担子项目),用试验结果来检验我的观点是否正确。

我国草地资源详查

本次调查属详查,调查范围覆盖2000多个县,占国土面积95%以上。以县为单位,按类型数量、质量、载畜量统计数据并汇总;全国各省(区、市)提供的草场资源图要系统地整理、缩编;各省提供的报告的内容要了解。因此,全国的汇总工作量巨大。为了汇总、加快进度,农业部畜牧兽医司于1992年11月26日转发了“《中国草地资源》专著常务编委扩大会议纪要”的函。抄送给篇章负责人和编写人员,并希望所在单位支持。

在汇总期间,中科院综考会“南草办”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北草办”团结合作,分别完成了《1:100万中国草地资源图》(“南草办”苏大学主编)和《中国草地资源数据》(“北草办”孟有达主编);由篇章编委负责修改文稿。《中国草地资源》专著常务副主编苏大学,除了主编《1:100万中国草地资源图》外,还承担了常务副主编的职责。该专著于1995年出版,《中国草地资源数据》于1992年出版,《1:100万中国草地资源图》相继出版。

此次全国草地资源调查,提出我国草地资源的(三级)系列成果,它的意义在于查清了资源概况、分布规律并提出了重大建议。为全国各省(区、市)提供了草地资源系列成果,对各省了解较详细的草地资源的信息、建议、制定部门经济规划将产生重要作用;为国家、部、局级和产业部门、科研、教学单位了解资料信息,编制各种规划、规划产业发展、编写教材、资源平衡研究、生态保护和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通过本次草地调查培养了大批年轻骨干,提高了对资源的认知力、组织力和写作水平。草地资源成果获得部级科技成果进步奖一、二等奖的有新疆、内蒙古、宁夏、西藏、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10多个省。

我在路线考察中研究发现了一些规律:即北纬20度是温带牧草与亚热带草种的种植分界线;云南禄劝县和寻甸县的山地垂直海拔2200-2500米的温湿层可以建立优质人工草地;在南方山地海拔1000米以上是温带气候植被,可以建优质人工草场;山东半岛是南北植物代表种分布属地。

为了我国建立人工草地,1993年访问考察了南半球新西兰南、北两岛。在暖温带牧场均种植白三叶和黑麦草,作为美利奴绵羊的轮牧地。用同纬度递减温度规律研究,即中国为1.0℃,而新西兰为0.5℃。因此,中国是暖温带过渡到中温带,而新西兰北岛则是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北半球的墨西哥的马得雷山进行混牧地研究(1984年考察),而我国南方素有林地内放牧牛的传统,但其研究很少。

在对全国草地资源环境考察过程中,逐步认识并总结出资源环境生物地理的多维性及其对生物的制约性的学术思想。因此,草地资源科学考察和学术发展,也要与其它学科相互交流,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在几十年草地资源科学考察中,综考会从事草地资源科学考察研究的许多同志,为中国草地资源研究工作和草地资源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全国草地资源研究和草地改良和建设中,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草地资源研究的学术界也赢得了应有的地位。



作者系原综考会研究员。